作者:魏义光,作证传播理论和业态创始人
上接:大美无度:魏义光告诉你旗袍潮起于何时(1)旗袍潮起于何时?本文之前观点相异,这种问题的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上文已述,在民国文献中“旗袍”一词 1919年就有出现,1920-1922 年的民国报刊中,“旗袍”一词就出现《小时报》《礼拜六》等。现有的部分研究成果,并未对当时的文献资料做翔实、全面的检索,只是凭“旗袍”二字在报端出现的时间,或几项未经深入论证的文献资料、图片就给出旗袍产生和流行起始的主观结论,此类推断、结论的偏颇亦在所难免。
2、民国初期是一个中西莫辨、伦类难分的“乱穿衣”时代,光怪陆离的服装比比皆是。如果将文献中某区域、极短时间内出现的时髦和时狂现象,或一两件与旗袍相似、相像服装的传世照片,就视为旗袍潮的开端、流行,不管从考据学、历史学还是设计学角度来看,显然是不科学、片面和难以令人信服的。正确区分和甄别时髦、时狂与时尚流行现象的特征,在服饰史的研究中更显重要。
3、有些研究者,特别是青年学者只是直接引用当代、近代的某些研究成果、推断,其结论更是可想而知,以讹传讹在所难免。
4、旗袍产生的背后掺杂着错综复杂的历史原因,它既不像前代由统治者颁布,也不是由某个人或某个团体突发奇想创造出来的,而是在纷乱多变的社会背景下,在不同文化观念的碰撞下,由处于社会中、下层少数女性活跃者的引领,通过各阶层女性们的尝试、创造、模仿、推广在坊间逐渐变迁而来,是属于一种群体性聚合创造,而后引发的流行。而民国政府在1929 年颁布的服饰条例,也是顺势而为地将已经流行的样式列为女子礼服的一种和唯一公务员制服。就旗袍的创始地而言,虽皆认为非上海莫属,但时人也曾有来至广东或香港的说法。
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皆给当时和现在学者们判断旗袍的明确流行时间节点及创造者带来诸多迷茫和困扰。民国时期的关于服饰现象的报道、研究文献大致可梳理为两类:
一类,为报刊、杂志中对旗袍等相关服饰的新闻报道和评述,其特点是时效性强、敏感度高,可以作为我们分析判断某种服装现象出现时间节点和款式特点等的基本依据。但值得注意的是,此类作者面对的是某种陌生而未有约定俗成的新服饰,在“旗袍”一词的运用上难免会出现上述诸多指向上的模糊。
二类,为民国年间的学者、文人墨客在旗袍流行的当时或若干年后所写文论、散记等,其特点是作者本身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学术影响,其论点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自我价值判断,但在具体年代描述的准确性上,与时人的报刊文章比较可能会存在相应的模糊和欠缺。
因而,要清晰、准确地定义旗袍时尚流行的起始点,首先有必要大量检索民国时期的报刊文献,结合传世照片和民国报刊图片予以梳理和分析,了解各种袍服的廓形特点、使用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去伪存真地阅读、分析上述两类文献,作出较为接近历史本源的结论。
魏义光作证传播理论和业态创始人
大美无度:魏义光告诉你旗袍潮起于何时(2)原文刊载于《中诚信全球品牌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