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布 > 世界华人工匠书画家颜挺强究气韵生动为画功之首为哪般?

世界华人工匠书画家颜挺强究气韵生动为画功之首为哪般?

2021-10-21

  2021年10月18日,在位于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西边的IT公园四号楼的世界华人工匠书画家颜挺强工作室,颜挺强与基于行为哲学答天问奠基人魏义光,进行了一次关键对话。

  世界华人工匠书画家颜挺强问:

  颜挺强登上大美无度2021全球品牌价值榜“世界华人工匠书画家”,我很荣耀。其实我对书画的画功实践和审美认知,也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在人类的目光从外在自然转向了主体自身时,审美的观念才会走出朦胧的阶段,走向自觉,美学的形态才逐渐趋于成熟。

  秦汉时代“气”观念的演化透露出这样一种趋势:“气”由群体性的概念逐渐指向个体层次,而它指向个体越多,它的美学意味就越浓,“气”的美学化历程就是“气”的个体性逐渐独立的过程。“气”由类特征的“血气”“精气”过渡到在不同人身上显示出来的“气质之性”,由一个伦理标准向审美标准转变。

  《淮南子》中的“气”的观念大体延续了先秦时期的自然哲学观念,董仲舒的思想中已有了不同之“气”的观念:“四时不同气,气各有所宜,宜之所在,其物代美。视代美而代养之,同时美者杂食之,是皆所宜也。”《春秋繁录》卷十七《天地之行》认为,既然天地之间“气”有不同,那么人的不同也就显示为气质上的差别了。

  到东汉时期的《论衡》中“元气”一元论的出现,不仅可以看出“气”的观念更为深入人心,而且显示出对于人性多元化的追求,特别是论述到人的身体构成时,极为强调人的不同是因为生而贯之的“气”的不同。随着个体化倾向的加强,这种观念越来越渗透到日益崛起的审美意识中,直接催生了曹丕的“文以气为主”理论的产生,这个论断也成为了中国美学诞生的标志。特别是“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至,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典论·论文》的论述对我的画功影响是很深的。

  不仅如此,创作者自身的气质个性还成为了评价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如徐干“时有齐气”,应炀则“和而不壮”,刘桢则“壮而不密”“有逸气,但未遒耳”,孔融则“体气之妙,有过人者”。

  因此,南齐谢赫说:“画有六法,罕能尽该。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但他把“气韵生动”列为六法之首。

  正是气质个性导致了不同风格作品的出现。“气”由群体化走向个体化的转变就是其美学意蕴的实现过程。魏老师,您在解读风水圣典《青囊经》的书中,强调“气”是中国哲学源头和核心。那么,我们的祖先为何这么重视“气”呢?

  世界品牌大会主席魏义光答天问:

  古代绘画中的“气象”和“气候”自有其特定含义。今天人们偶尔也能碰到类似的情形:比如说到一个人或一项事业是否成了“气候”的时候,这“气候”就不是指春夏秋冬的节令和风雨晦明的天候了;日本的围棋术语“气合”是双方各得其宜、无可争议的意思,虽然与古代汉语所指的情谊融洽、投合的“气合”已经有所区别,但这更说明东方文化的源远流长。

  “气”论贯穿于中国古代哲学史的始终。其实又何止哲学,历史上那些运筹帷幄的谋士预言国运气数,军事家始终重视军队的士气,艺术家强调作品和艺术形象要气韵生动,实业家说经营和发展的前景首先要看企业的人气,一盘棋对杀时差一口气就满盘皆输,老百姓希望全家和气,冒风险的人说自己要赌运气……

  从古到今,国人爱说“势”、论“势”,但首先要有“气”,才能有“势”;“阴阳刚柔”有时能够说成“阳刚之气”和“阴柔之气”;“神气”就更神采奕奕了。从宇宙万物的基始物质,到人的精神意志;从为人处事的道德模式和行为规范,到救亡图存正义凛然的民族脊梁;从政治家、军事家的识鉴、器量和智谋、抱负,到磅礴古今左右天下大势的战略决断;从作家艺术家的素质、才情、灵感、视野、胸襟,到艺术的品味、追求,人类的这一切都与“气”相关联。

  中国先贤发现“气”的观念,并开始真正通行于美学和审美,才有钟嵘、刘勰等直接以“气”作为艺术作品诞生的源泉,随着“气”的美学化的渐进,中国古典美学形态也在因为“气”走向了成熟,而成为评判书画作品优劣的关键标准。

  你获得了2021“世界华人工匠书画家”,恭喜你大美无度。

  责任编辑:大美无度全球品牌价值发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