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美无度
拥有国家版权的大数据高质量发展指数评级机构大美无度,2023年7月19日在杭州发布: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高质量发展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精神,按照《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和《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重要部署,根据“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发展安全”《大美全球高质量发展5A评价标准》,经“CNISA大数据高质量发展指数评级系统”演算和浙江禾晨信用等级评估:
抖音有限公司高质量发展指数67522.71,获评“中国高质量发展5A品牌”2023“世界500强”第177位、信用等级3A。
高质量发展5A——业务增长的“金钥匙”。大美无度仅接受企业、大学、媒体、律师事务所申报,欢迎各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推荐。评级与合作请联系:0571-85104798
今天,国际话语权争夺的焦点首先是规则的制定权。这就要“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形成包括高质量发展5A级企业和品牌、世界500强榜单、世界一流大学排行榜、信用等级、品牌价值评估等全球榜话语的中国解释力。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世界500强等榜单发布的底层逻辑,就是用数据和算法技术说话。
高质量发展5A和世界500强评级以全球品牌价值和高质量发展指数为根据,不仅仅发布世界500强,还发布高质量发展5A级企业和品牌、3A信用企业、世界一流大学排行榜、品牌价值等。其评级科学技术解决方案,2018年11月22日《中国科技网》这样评价:“CNISA运用大数据研发出的品牌价值演算算法,具有科学、客观和公正等特点。”
马丁·雅克在《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中说:中国未来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有可能超越美国。40多年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预言:人类的希望在东方,中国文明将照亮21世纪。
中国话语“高质量发展世界5A和世界500强”在全球榜话语体系中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大逻辑。
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无事生非。乌尔里克·霍斯特曼在《评级机构的秘密权力》一书中,把美国三家私人的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惠誉、穆迪,比喻成“强盗”。
不知是谁?在何时?给美国三家私人的信用评级机构,贴上了“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的标签。其实这三家信用评级机构,只是美国的三家私人公司而已,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与其它企业一样,逐利的本质无二。如果一定要说他们有什么特别之处,那也是“你”给他们的。
不过,这三家美国私人的信用评级公司确实有个明显的“特点”,往往结伴而行。
2017年5月24日穆迪发布公告称,将中国的评级由Aa3下调至A1;
2017年7月14日惠誉将中国评级为A+;
2017年9月21日标普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下调为“A+”。
对于这些评级机构罗织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挥舞“评级大棒”“唱空中国”的乏味故事,中国也见怪不怪了。“唱空中国”的言论,事实上,没一次被他们言中。
2017年9月2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文称,“标普调降中国评级很草率”,标普“误诊”中国经济会危害全球,这有失一个国际专业评级机构该有的严谨性与客观性,实属无事生非。“作为专业评级机构,严谨性与客观性应是其基本要求。”纵观标普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只是没事找事、博取眼球罢了。
这些评级机构的恶作剧往往连续的。标普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下调为A+的同一天,即2017年9月21日,标普还下调香港的评级;下调国家开发银行等3家政策性银行的评级;下调中石油、中海油、国家电网、中国中车、保利地产等8家央企的评级。
次日国开行就明确表态:标普这种“老生常谈”的评级和结论不靠谱。国开行还用数据说话:五年来,国开行资产总额从7万亿元增长到15万亿元,向实体经济提供了16.6万亿元融资支持,而不良贷款率连续49个季度低于1%。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9月21日报道说,美国西部信托公司董事总经理戴维·洛文杰表示,鉴于目前中国经济基本面正处于强劲阶段,标普的行动颇有些讽刺意味。
彭博新闻社网站9月22日报道,美国摩根凯瑞资本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马克·尤西科说,标普低估了中国控制市场的独特能力,预言不会成真。
事实上,中国经济到底好不好,不是由美国的私人公司说了算的。中国不信别的,只信“高质量发展”。
长期以来,美国评级机构把持着信用评级市场的垄断地位,通过一褒一贬,人为制造金融市场“融资剪刀差”,将资源引导流向美国。不过,时代不一样了,“评级大棒”的破坏力也没那么大了。
把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当作小噪音,它的破坏性作用就很难发挥。信用评级原本是中介机构的一种专业服务而已,但是进入互联网时代后,这种评级被舆论场放大了噪声,产生了一些边际的效应。然而,正因互联网时代的信息过剩,所谓的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其破坏性作用几乎化为了泡影,影响力也几乎为零了。
2022年3月3日穆迪将俄罗斯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至B3级。
2022年3月3日惠誉将俄罗斯的评级从BBB下调6个等级至B。
2022年3月3日标准普尔将俄罗斯主权信用评级由BB+调为CCC-。
2022年3月3日标准普尔将俄罗斯长期外汇评级由BBB-调为CCC-。
2022年3月7日穆迪将俄罗斯评级降至Ca。
2022年3月8日标准普尔公司将52家俄罗斯公司的信用评级下调至“CCC-”级。
2022年3月9日惠誉将俄罗斯的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由“B”级调整为“C”级。
2022年3月10日穆迪发布报告,继俄罗斯政府的评级从“B3”下调至“Ca”后。
2022年3月10日穆迪对39家俄罗斯金融机构的评级及评估下调。
2022年3月10日惠誉将俄罗斯的评级下调至第二低的级别,并称俄罗斯债券可能出现违约。
2022年3月29日惠誉国际宣布撤销27家俄罗斯银行的评级。
2022年4月9日,标准普尔将俄罗斯的外汇评级下调至SD级别,也就是垃圾级。
无论美国的私人信用评级机构,对俄罗斯发出什么样的噪声,俄罗斯和俄罗斯的企业,没有任何回应,其实也无需回应,他们的评级也就失去了破坏性作用。事实上,美国人对俄罗斯如此密集地下调评级,却使俄罗斯卢布对美元的汇率、股市,不跌反涨。
无人对美国人的三大信用评级机构进行评级的历史,被大美无度终结了!中国人的大美无度对美国人的标准普尔、穆迪、惠誉三家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为——只会发出噪声的评级机构。
作者:老兵魏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