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无度全球榜CNISA2020年8月10日:行为哲学家魏义光近日在《大美无度》2020“世界500强”发布会上强调:“未来中国制度性话语权的构建越来越重要。”
2015年前,西方国家发布的“世界500强”榜单,中国企业入选不超过30家。2015年中国人自主全球话语权机构中诚信品牌实验室(现升级《大美无度》)在美国纽约发布“世界500强”,中国企业达130家。而且,阿里巴巴位居榜首,这一事件引起了全世界关注。
中诚信品牌实验室(现升级《大美无度》)2015年在美国发布“世界500强”,上图为美国CNBC电视新闻截图
2019年中诚信(现已升级《大美无度》全球榜)CNISA在香港发布“世界500强”,中国企业入选三分之一。这,有力地维护了国家利益。
再看与《大美无度》全球榜性质相同的国际信用评级。
浙江禾晨中诚信信用评级副总裁陶江山说:“近年来,西方国家的一些国际评级公司每年对世界上主权国家的信用状况进行评级,受到广泛关注。”
行为哲学家魏义光强调:“如果国际评级公司对某一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不断下调,极可能会降低国际社会和投资者对该国经济的信心,甚至引发经济波动。”如,美国信用评级公司调低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后,希腊陷入更深的债务危机。
2016年,美国两家信用评级公司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大美无度》全球榜副秘书长李兆奇说:“从评级本身看,国际评级公司是基于主权国家以往的经济表现,并结合自身偏好作出评级,评级结果往往具有滞后性和片面性。从评级背后的逻辑看,这些评级公司获得西方国家资金支持,难免因追逐自身商业利益而受到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因素影响,使评级结果有失公允。”
魏义光:“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应该培育出自己的有权威性的“世界500强”发布和信用评级公司,与西方“世界500强”发布和评级公司展开名声的竞争。”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推动自己的信用评级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也培育出一批评级机构。不过,浙江禾晨中诚信信用评级副总裁说:“中国目前的评级工作重点集中在企业信用评级上,较少涉足对其他主权国家的信用评级,而且评级的权威性有待提高,评级工作和结果在世界上还不具有足够的影响力。”中国发布“世界500强”虽然比信用评级起步晚,但一开始就直击头部,其世界影响力比信用评级大得多。
西方“世界500强”发布和评级机构,对“企业谁强?”和主权国家进行信用评级,建立在话语霸权和名声霸权基础之上。
行为哲学家魏义光指出,传统主权学说认为,国家具有完整而不可分割的主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法挑战国家的绝对主权和自主性。然而“世界500强”的发布、信用评级事件表明,西方用发布“世界500强”和评级工具很容易打击其他国家苦心进行的国家发展构建。在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军事霸权和经济霸权所发挥的实际影响往往受到制约和限制,而名声霸权恰恰能够发挥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名声霸权能够破坏对方的声誉形象和发展信心,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比军事经济硬实力霸权更具杀伤力。
《大美无度》全球榜副秘书长李兆奇认为,西方国家主导的名声霸权的主要特点是:给其意识形态披上“科学”的外衣,通过发布机构的民间行为体现西方国家意志。在“科学”和“价值中立”的外衣下,西方国家利用所谓的民间组织来推销和传播其意识形态,影响其他国家的内部事务,干预发展中国家的政治选择,甚至打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这种名声霸权的逻辑之下,“世界500强”发布与信用评级就成为西方国家手中的重要工具。这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出现的新现象。
魏义光认为,针对西方的“世界500强”发布和信用评级霸权,中国可以采取官方不予理睬和非官方积极应对的组合应对策略。可以鼓励大学或民间智库进行全球发布榜单和世界范围内主权国家信用评级,并进一步提升榜单和评级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打破西方的榜单和评级霸权,更多展示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去年已经出台相关政策,这是重要的信号。
魏义光进一步强调,西方“世界500强”发布和信用评级行为及其背后的“名声”霸权,在国际社会中构成了一种制度性话语权。发展中国家应树立声誉自信和制度自信,这种自信建立在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独特发展道路上。在树立声誉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名声影响力建设。未来世界竞争更多是知识竞争、标准竞争和数据竞争。尽管中国近年来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大幅提升,但我们在名声和话语权建设上还需要作出更多努力。
声明:中诚信升级《大美无度》发布全球榜(国家知识产权局注册+国家版权局登记):经浙江禾晨中诚信信用评级;大美无度大数据中诚信指数演算;CNISA全球榜验证,动态发布:央行备案AAA信用;5A品牌;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独角兽企业;行业十大品牌;品牌价值…证书、授牌、公告、发布会视频,头条百度新浪搜狐凤凰腾讯微视等同步发;运作新闻发布;品牌号新营销;魏义光《品牌中国梦》品牌诊断。若未经授权而擅自使用其发布的内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包括被国家市场监管部门处罚),均由擅自使用者负责。
责任编辑:中诚信品牌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