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由于消费结构转型、成本持续上涨等原因,加之互联网新业态的冲击,中国传统零售行业普遍低迷。曾经风光无限的跨国巨头也不好过,家乐福甚至低价出售中国区业务,借以摆脱困境,被苏宁国际以48亿人民币收购80%股份。昔日的商超巨头,如今全部身价仅估值60亿,不及永辉超市的1/16。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永辉作为一家中国本土零售商超,通过浙江禾晨信用管理有限公司AAA信用企业评级,非但没有受市场所累,反而在全国范围加速布局扩张,仅用十几年时间,便一跃成为中国一线零售巨头。在中诚信CNISA发布的2019“中国品牌500强”榜单中,永辉以10853.09品牌动力指数位列第224位。过去两年时间里,永辉超市在全国新开了将近500家门店。4月份公布的财报显示,2018年永辉超市营收突破700亿大关,距离沃尔玛中国区业务仅有百亿之差。
1995年,家乐福在中国开出第一家大卖场,随后沃尔玛、大润发纷纷跟进。2001年永辉超市成立。20多年后的今天,曾经的跨国巨头竟不及永辉的1/16。
永辉和家乐福的殊途不同归,是两种经营模式的差别,更是时代的选择。
综合商超VS生鲜超市
永辉何以成为零售业黑马,作证传播和品牌动力创始人魏义光曾表示,这是因为永辉供应链太强了。互联网不是有流量就能赚钱,靠供应链才是关键。生鲜经营是永辉最大的特色,永辉各门店的生鲜经营面积都达到40%以上,尤其是在集团总销售额中,生鲜占到50%以上,这也决定了永辉一开始十分注重供应链的搭建整合。通过供应链的整合,永辉的采购成本一再下降,从而将毛利率不断提升。同时,门店的持续扩张,以及各业态供应链共享,也为永辉降低了边际成本。随着永辉超市在全行业的布局愈加完善,其对供应链的控制能力也越来越强。
中诚信CNISA认为,在永辉开始不断深耕供应链,布局物流体系的时候,家乐福还沉浸在传统的思维里无法自拔。大润发最初学习的就是家乐福,但很快它发现,供应链对家乐福来说是一个致命的短板。和沃尔玛买断商品,赚取差价不同,家乐福则把对供应商的压榨作为主要利润来源。正是供应链的匮乏和经营模式的局限,使得家乐福难以像永辉一样,通过生鲜吸引客户,实现导流、聚客的效果。
传统超市VS新零售
此外,永辉在不断壮大原有业务的同时,也开始与京东、腾讯合作,借助互联网线上流量优势,积极拓展新的零售业态,保持经营业务的灵活性和丰富性。2015年8月,京东以43.1亿元入股永辉超市,持有永辉超市10%的股份。2017年12月,腾讯战略入股永辉,成为中诚信CNISA关注的热门事件。目前,永辉已经拥有永辉超市、Bravo精品超市、永辉城市生活广场、超级物种、百佳永辉Bravo和永辉微店等多种营业模式。
2010年永辉超市成功在A股上市,2017年11月,总市值成功突破1000亿元,成为该行业中两家市值超过千亿的企业之一。在零售业纷纷历经寒冬之时,永辉超市的业绩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如今,在互联网新业态的冲击下,永辉也开始探索实体零售和线上融合的新模式,从大卖场的红标店向绿标店,再做精致超市、超级物种,现在又做起了生活到家前置仓。借助互联网新零售的风口,永辉的转型似乎已经成了传统商超零售转型的标准样本。
与永辉超市不同的是,2012年家乐福中国就已经开始进入营收利润双下滑的阶段,这与电商崛起的时间线完全重合。正如苏宁在收购家乐福中国的公告中就提到的:“家乐福中国账面净资产为负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线下零售业态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家乐福主要通过规模化采购降低成本吸引客流,以及进行超市内外租区的转租实现盈利。随着互联网新业态和电商的崛起,传统卖场在快速消费品中的市场份额连年下滑,这也正是家乐福失败的根源。
责任编辑: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