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义光: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发展力”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1月1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强调的。

2021年1月11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2021年7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时再次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们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举措,是为了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是一场需要保持顽强斗志和战略定力的攻坚战、持久战。”

深刻领悟“四力”提出的时代意义、思想内涵、实践路径,对于新时代中国把握世界格局新变化、顺应世界变局新趋势、全面增强国家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暴发,中国取得了令世界称赞的抗疫战略成果。这一重大事件为东西方力量对比加速变化、世界多极化格局加速构建带来历史机遇,也昭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必将扮演更重要角色、承担更大使命。

正是在这种世界格局深刻调整的大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及时从强大中国自身这一战略思想出发,吹响了新发展阶段加快国家能力建设的战略号角。

增强发展力,就是要遵循发展规律、洞察时代大势、制定发展战略、把握发展机遇、培育发展优势、化解发展风险、开辟发展新局的能力。具体包括:政治发展力、经济发展力、文化发展力、社会发展力、自然生态发展力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作出这样的战略判断,有着深刻的依据。

就理论依据而言,习近平强调说:“马克思主义是远大理想和现实目标相结合、历史必然性和发展阶段性相统一的统一论者,坚信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但实现这一崇高目标必然经历若干历史阶段。”

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同志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就提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1987年,邓小平同志讲:“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从历史依据来看,习近平强调:“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

习近平强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世界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一个“乱”字,而这个趋势看来会延续下去。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各国的领导力和制度优越性如何,高下立判。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

“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1992年,邓小平同志说:“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毛泽东同志说过:“一切事物总是有‘边’的。事物的发展是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不断地进行的,每一个阶段也是有‘边’的。不承认‘边’,就是否认质变或部分质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一个静态、一成不变、停滞不前的阶段,也不是一个自发、被动、不用费多大气力自然而然就可以跨过的阶段,而是一个动态、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蓬勃生机活力的过程,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

2013年7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习近平强调:“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阶段,加上世界经济也在深度调整,发展环境十分复杂,要准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实事求是进行改革调整。”2014年12月9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从9个方面的趋势性变化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原因,强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强调:“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实践告诉我们,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引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2015年12月18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2018年12月19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提出了“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8字新要求,强调“这八字方针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管总的要求。”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

“天地之大,黎元为本。”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习近平强调:“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

“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部风险空前上升。习近平强调:“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同时强调:要加强保障国家安全的制度性建设,借鉴其他国家经验,研究如何设置必要的“玻璃门”,在不同阶段加不同的锁,有效处理各类涉及国家安全的问题。

在疫情冲击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生局部断裂,直接影响到我国国内经济循环。不少企业需要的国外原材料进不来、海外人员来不了、货物出不去,不得不停工停产。习近平说:“我感觉到,现在的形势已经很不一样了,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所以,习近平在2020年去年4月提出:“要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毛泽东同志在1936年说:“无论处于怎样复杂、严重、惨苦的环境,军事指导者首先需要的是独立自主地组织和使用自己的力量。被敌逼迫到被动地位的事是常有的,重要的是要迅速地恢复主动地位。如果不能恢复到这种地位,下文就是失败。主动地位不是空想的,而是具体的,物质的。”

习近平强调:“我们只有立足自身,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努力炼就百毒不侵、金刚不坏之身,才能任由国际风云变幻,始终充满朝气生存和发展下去,没有任何人能打倒我们、卡死我们!”

习近平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就像人们讲的要调理好统摄全身阴阳气血的任督二脉。”

习近平强调:“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市场资源是我国的巨大优势,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个优势,不断巩固和增强这个优势,形成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雄厚支撑。”他同时强调:“我国企业的利益已延伸到全球各个角落,大家要注重了解国际事务,深入研究利益攸关国、贸易伙伴国、投资对象国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趋利避害。”

总之,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三者紧密关联。习近平强调:“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稳中求进、协同推进,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是国家走向强盛的四大支柱能力,发展力处在中枢地位,既受生存力、竞争力水平制约,又制约持续力提升。“四力”的新要求,彰显了底线思维、逻辑思维、系统思维、长远思维。

从生存到竞争、从竞争到发展、从发展到持续,充分体现了科学的发展理念,遵循了国家能力发展的演进规律。

牢牢牵住发展这一“牛鼻子”,不断增强国家综合发展能力、全面发展能力、立体发展能力,全面提升生存力、竞争力的持续性。任何时候,都必须把发展力放在中心、核心、靶心位置,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树立渐进发展、科学发展、协同发展、立体发展战略思想,兼顾硬实力和软实力,统筹当前能力和未来潜力,为生存力、竞争力发展提供保障,为持续力提供条件。

作者:老兵魏义光

魏义光: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发展力”

¥null元

打开微信扫一扫支付